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你们要知道,实践是增长才干的必由之路。”演讲台上,耄耋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说,“任何从事自然科学的人,都必须要勇于实践。即使如今的信息技术再发达,要搞出好学问,也不能离开实践!”
这一幕,发生在3月5日举办于中国科技馆一层报告厅的“中科馆大讲堂”主题讲座上。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之日。在这样一个别具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刘嘉麒为台下从孩童、大学生到成年人等各个年龄层观众,贡献了一场出色的科普讲座。
作为一名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首先向观众们科普了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漫长的演化历史。据介绍,地球从46亿年前诞生至今,先后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时代。自从生命诞生起,经历了从单细胞生命向多细胞生命再向植物、动物等复杂生命形式的演化,最终诞生了现代人类和随后产生的人类文明。
“尽管人类往往以自己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为傲,但几千年放在地质历史的尺度中是极短的。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作一天,那么人类文明的历史,最多也不过几秒钟长。”刘嘉麒指出,“但即使如此,我们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员,仍应该感到自豪。”
随后,刘嘉麒结合亲身经历,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向观众介绍了泰山、五大连池、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公园、南北极等国内外各色各样的地质景观,以及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原理。讲解通俗易懂,谈笑间,让万千年来的海陆变迁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一般浮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生动而不失科学、形象而兼具美观。
“我从事地质工作60年,跑遍了全国各地,到过全球的七大洲、五大洋。”刘嘉麒院士说,“通过这60年的经历,我充分感觉到,整个世界是美好的、奥妙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
讲座中,刘嘉麒着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他指出,自然科学,特别是地学、宏观生物学,要以天地为己任,山川作课堂,揭宇宙之奥秘,探地下之宝藏。“我们必须与大自然打交道,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探险等实践,用脚步丈量地球,把论文写在大地之上。”刘嘉麒说。
刘嘉麒表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长真本领。“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能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认识和发现新的自然现象,获取第一手资料,促进科技创新。”他指出,“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学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经验来源于实践,信心来源于实力。经验多,实力强,信心就大!”
在充分鼓励观众奔赴户外进行实践的同时,刘嘉麒不忘提醒观众。“在野外考察探险中,困难和险情往往是意想不到、突如其来的。如果缺乏应变的智慧和能力,很可能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我们要用科学武装头脑,进行充分的准备,而不能盲目去野外实践。”刘嘉麒说。
最后,刘嘉麒与观众进行了亲切互动,回答了观众关于科学知识、人文地理、科幻与科学等方面的问题。无论问题幼稚与否,院士的回答均细致入微、专业深刻。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