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演化的46亿年中曾生活过无数的生物,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神奇的物种有一部分以化石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讲述那些有关他们的秘密......
三叶虫化石(图源:百度图片)
一、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岩层或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科学家们认为,化石首先应具备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组分等,或者是能够反映生物生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痕迹。
海百合化石(图源:百度图片)
二、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远古生物死亡以后被迅速掩埋在地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皮、肉等)分解殆尽,而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角、齿、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作用变成了石头。同时这些硬体的原来成分也被后来的矿物质所替换,这样的古代生物遗骸被称为“化石”。
幸运的是,那些生物原来的形态、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中华龙鸟化石(图源:百度图片)
三、形成化石需具备哪些条件?
1.自身条件
生物最好具有坚硬的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因为软体部分容易腐烂、分解而消失,而硬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组成,能够比较持久地抵御各种破坏作用。
2.埋藏条件
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埋藏起来,如海底泥沙、火山灰等。这些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死后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直接影响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3.迅速掩埋及时保存
生物在死后必须快速被埋藏起来。如果一直暴露在外面,遗体很容易遭到破坏(遭到其他动物的噬食或者氧化、腐烂),无法形成化石。
4.石化加固
漫长的时光里,被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经历了化学作用和物理过程的打磨,年深月久,终成化石。
来源:中国地质图书馆